30年600公里408座站,深圳规划“小站名”洞见城市“大发展”

Connor 币安交易所app 2025-11-06 3 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苑伟斌

近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深圳市地名学会承办的“地名里的改革开放史”系列讲座举办厦门港务股票。首讲由深圳市地名学会理事、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综合交通所副所长徐旭晖主讲,为市民朋友分享了1996年至今深圳的轨道交通发展及不同阶段车站命名方式的演变。

30年600公里408座站<strong></p>
<p>厦门港务股票</strong>,深圳规划“小站名”洞见城市“大发展”

轨道一期命名选择资源丰富

徐旭晖表示,深圳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自中心对外放射建设、逐步发展到网络化运营,与此相伴,轨道站点命名方式也随着网络扩张不断演变,逐步形成逻辑清晰、特色鲜明的成熟命名规则厦门港务股票

其中,轨道一期包括1号线(罗湖站—世界之窗站)和4号线(福田口岸站—少年宫站),长21.6公里,设站20座,2004年建成通车厦门港务股票。车站命名时由于当时轨道交通仅有 1、4 号线两条线路,线路经过重要公共设施、地标建筑、街区,沿线地名资源丰富,站名命名较为自由。

45%的车站以公共设施或地标建筑命名(如国贸站、大剧院站、市民中心站),其他车站以片区、街道等车站所在区域名称(如车公庙、香蜜湖)或道路名称(如华强路)命名厦门港务股票。由于当时《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暂未颁布,对商业设施名称和企业名称的使用没有严格的限制,个别车站以富有历史意义的商业设施(如世界之窗)名称命名。

30年600公里408座站<strong></p>
<p>厦门港务股票</strong>,深圳规划“小站名”洞见城市“大发展”

展开全文

轨道二、三期命名关注度提高

轨道二期工程于2011年投入运营,包括五条线路,总长约156公里,车站111座,将深圳的轨道交通初步串联成网厦门港务股票。地铁一期工程站名规划方法已无法应对二期成倍增加的车站数量,需要全盘兼顾、统筹考虑轨道交通线网的站点命名工作。徐旭晖表示,车站命名也初步形成了一些规则,初步体现站名的文化特色与公共性,采用区片名、老地名(历史地名)命名比例增加至72%,如晒布站、翻身站、鲤鱼门站等老地名。

“轨道三期分两批命名,首批是2012年对三期7、9、11号线(2016年开通)3条线路的69座车站命名,第二批是2017年对轨道三期其他9条(段)线路的94座车站进行命名厦门港务股票。”徐旭晖说道。

轨道三期更加注重挖掘老地名,保护地名资源、弘扬历史文化,采用区片名、社区名、老地名(历史地名)命名比例增加至64%厦门港务股票。如9、10号线的换乘站初始命名“梅林东”,后来调整为社区名称“孖岭”;又如10号线的“冬瓜岭站”既是老地名,又是纪念上世纪90年代“冬瓜岭安置区”作为深圳第一批外来人口安置区的城市历史。

30年600公里408座站<strong></p>
<p>厦门港务股票</strong>,深圳规划“小站名”洞见城市“大发展”

轨道四期命名遵循四点规则

2018年,为指导在建轨道四期工程站点命名,结合2012年出台的《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经过一年的研究、咨询、论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命名规则》厦门港务股票。2019年,深圳首次以该规则为依据,按程序全面征求各方意见,对轨道四期及相关线路92个车站进行了站名规划,2022年4月公布。

现场,徐旭晖结合轨道四期线路车站命名对命名规则进行详细讲解厦门港务股票。首先是指位明确,优先以车站附近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指位性强的老地名(历史地名)命名,强化站名文化特色,如12号线南头古城站、花果山站、左炮台东站,16号线黄阁坑站、沙壆站均引用老地名命名。

二是按照“大小匹配”配置站名资源,采用“大站用大名,小站用小名”,如14号线的“清水河站”,因为引入了国家高铁,因此引用了上层次站点名称,更名为“罗湖北”;三是近远期结合,保障后期建设实施的车站的站名资源不被提前占用,如12号线的“左炮台东站”,预留了“左炮台站”给其他线路厦门港务股票

四是以稳为主,考虑轨道运营特点,采用稳定性高的名称,如老地名、区片/社区、大型公共设施厦门港务股票。这一阶段随着深圳公园、高校的发展,采用了大量公园名称、高校名称命名,如深理工站、技术大学站、人才公园站等。值得关注的是为避免利益纠纷,商业设施、商业住宅等带有商业属性的地名明确则不再作为轨道交通站名。

徐旭晖认为,随着地铁的开通,一个个老地名被激活并传播开来,这些“小站名”承载着城市的“大文化”,见证了城市的“大发展”,更传递着城市的“大价值”厦门港务股票。(受访者供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