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人拿出1100万法币的欠条,经专家核实是真的,结局怎样?

Connor 币安交易所app 2024-06-06 73 0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法币。人行于世,贵在诚信,诚信不仅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法则,也是国与国交往的首要条件。百年前的一张欠条,百年后依然能够得以兑现,这就是诚信的力量。有一位山西老人,他拿出了1100万法币的欠条,请政府兑现,后经过专家核实这张欠条是真的,结局怎么样呢?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山西的一名老人来到政府门前迟迟徘徊,不肯离去,值班人员察觉出老人欲言又止的神情,上前询问法币。老人随后拿出了一张1100万法币欠条表示,这是抗战时期,一位军官写给他们家的,本来不想麻烦政府,但是因为家里生活拮据,有些难以支撑,他希望能够兑现之前的承诺,把欠得的钱还给他们。值班人员听完之后,感觉兹事体大,赶紧报告给了领导,领导知晓以后,把老人迎进了会客厅。

请老人安顿好以后,老人说出了这张欠条的来历法币。他名叫郭建英,家族在其祖父的带领下,做着生意,家产日渐丰盈。他们家也做了很多善举,在当地老百姓的眼中,口碑很好,如果有谁家有了特别困难的事情,求助于他们家,他们都会慷慨解囊,出手相助。

展开全文

那个年代正处于我国的抗战时期,前方战线吃紧,我军极度缺乏物资法币。军队上前打仗,没有粮草是不行的,郭建英的祖父得知了我军的困境之后,慷慨解囊。他当即表示,要捐助战士们钱财,因为我军纪律严明,不会白拿老百姓的东西,所以军官并没有接受郭建英祖父的捐赠,而是表明态度,是借款1100万日法币,还签下了这张欠条,按上了手印,作为日后归还的凭证。他们家也因为支持抗战,保卫国家这件事情,生意越来越红火,四里八乡,都纷纷称赞他们,也十分敬佩军人的爱民之意。

见到郭家的生意越做越好,竞争对手有些按耐不住了,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和郭家相斗法币。打起了价格战,但是想把价格降下来,制作成本也不可避免的要降低,这些商家们选择降低商品质量,以次充好,但是因为价格低廉,所以很多老百姓们纷纷前去购买。一些人也曾经劝过郭建英的祖父,让他们把质量降一降,价格也降一降,这样才能卖得出去,但是他的祖父表示,郭家卖东西,信奉质量第一,诚信第一。不能以次充好,欺骗买家。

这种诚信买卖的态度值得推崇,但是当时人们手中普遍没有钱法币。面对这种市场,郭家也招架不住,日复一日,资金渐渐周转不开,郭家背上了很多外债。后来,眼见要退出市场,郭建英的祖父变卖家产,把亏空填补了上去。在去世之前,把这张欠条交给了郭建英的父亲,郭建英的父亲在去世之前又传给了郭建英。

一开始郭建英年轻的时候,还能靠自己的双手,挣得一些收入,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再加上老伴儿的身体越来越差法币。本来没有什么收入的他,渐渐无法支撑高昂的医疗费,他就想到了欠条的事,想着来政府里问一问,看看能不能兑现这张欠条。

专家组经过鉴定之后,核实了借条确实是真的法币。当年的汇率是多少已经无从考证,按照现在的汇率进行转换,1100万法币能够兑换8万人民币,这笔金钱对郭剑英来说,已是不小的收入,他表示自己没想过真的能兑现,很是满意。

一个国家愿意承认百年之前的欠条,这体现着国之大信法币。以诚信为本的理念,也影响着我们国人,相信在国人的共同建设下,社会定能越来越好,人们的精神也会越来越充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