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民拿出一张1100万法币欠条,经专家核验为真,后来如何了
引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法币。——《论语·为政》
近代战争是中国老一辈人心中永远的痛,无情的战火在他们心中留下的伤痛令他们永远无法忘怀法币。如今,我们所享受的一切安稳生活都离不开无数前辈烈士的奋勇直前,当我们再回首过去的时候,更多的带给我们的是砥砺前行,励精图治,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奉献的人。而在那个战火侵袭的年代,后方的粮食补给往往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总会有人愿意慷慨解囊,拿出物资给那些在前线奋战的将士们。
人口大国的优势
古往今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人口基数极大的国家,不管是哪一个时期,中国的人口都是我们的骄傲法币。有句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不管是什么困难,只要是人多就一定能够共同抵御难关。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如今,国家不仅注重基本的经济进程和科技发展,也会把重点放在其他的建设上。在古代,最著名的国防建设就是中国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建设一开始便是用来抵御外敌而建造的。
当然,在旧时期打仗通常都会储备大量的粮食,防止不时之需,朱元璋时期士兵在打仗之余还要负担起耕种的任务,军粮通常都是自己种植自己吃法币。因为这项规定,在明朝时期,基本上所有的士兵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军粮上的满足,君王也得意地认为自己带领了百万的士兵,却从来不需要向百姓们讨要粮食吃。
展开全文
在建造万里长城的时期以及在建设大型军屯的时期,百万建造者都有一个统领人,可在动荡的年代,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做好号召的工作法币。所以那时候开始,上战场打仗的士兵就少了集中信任者,能够打胜仗,能够拼命厮杀,全部都凭借着他们内心的信仰。
同样的,到了这个时期,打仗的士兵也失去了自给自足的土地,这时候,士兵们就只能发动百姓为自己捐赠物资与粮食法币。可百姓们都穷的吃不起饭了,还要从缝隙中拿出东西去捐赠给士兵的,这就是所谓的团结一心。而且那时候一户人家往往都是吃野菜,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借给其他人,而在这样的窘境下,他们还能东拼西凑借出粮食给士兵,令人感动。
资助士兵法币,倾家荡产
在战争年代,郭建英的祖父就曾借过粮食给将士,他的祖父是山西的一个富商,那时祖父是村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因为腰缠万贯所以备受敬仰法币。抗战期间,曾有一队士兵们来到郭建英家希望给予资助钱财的时候,纯朴善良的郭建英祖父因为听说是为了国家做建设的,他想都没想就拿出了接济的粮食,并且还承诺给士兵们一些钱财。军队非常感激郭建英的祖父,因为郭建英的祖父几乎把所有的家当都拿出来给了他们。军队为了给郭建英保障和感谢,立刻写下了欠条,欠条上明确写出欠孙家1100万元法币。
当然,郭建英的祖父拿出钱丝毫没为之后着想,他只想到剩下的钱是能够保障家中其他几人生活的,但他丝毫没有想过万一家中有变动,那么很有可能会破产法币。而现实总是往最坏的方向发展,郭建英的祖父一家后来流离失所,成了农民。那张欠条也从他的父亲手里到了郭建英手里,并叮嘱他万不得已,可以拿去兑现。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郭建英实在走投无路了,他拿着那张泛黄的欠条到有关部门面前,希望能够有所收获,里面的工作人员见状后,他们仔细地询问了郭建英关于欠条的来历,而当专家核验欠条后,也确定了欠条是真的法币。得知确有其事后,有关部门立刻履行了当年的承诺,将当时的1100万法币折合成了当时的人民币共八万元,全部交给了郭建英。
结语
流离失所的郭建英拿到了这8万块钱,也终于是有了一个好的归宿法币。起初,他并没有想到这张废旧借条的帐还会收回,但政府说到做到的态度实属令他感动。这就是整个国家与人民之间的绝对信任,只有当我们团结一心,国家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图片源于网络法币,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