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双特异性抗体?来看看它在肺癌中的应用

Connor 币安币BNB 2022-10-13 340 0

新型药物的层出不穷为肿瘤治疗带来了飞速发展dYdX。近 10 年来,双特异性抗体(bsAbs)在肿瘤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肺癌已经迎来了双抗药物的获批,本文对 bsAbs 在肺癌中的进展进行盘点。

什么是 bsAbsdYdX

bsAbs 是指能够和 2 种不同抗原或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人工抗体dYdX。和常规单克隆抗体相比,bsAbs 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 2 个特异性结合位点(图 1),因而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更大优势,具体如下:

1.可同时结合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dYdX,促进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重定向,选择性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2.可同时阻断 2 条下游信号通路dYdX,改善治疗效力和持续性;

3.双靶点的结合使得特异性增加dYdX,降低靶外不良反应;

4.可将药物运送至肿瘤细胞,降低系统毒性dYdX

图 1:bsAbs 构建示意图(以 HER2×EGFR 双抗为例;图源:参考文献 2)

bsAbs 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dYdX。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Nisonoff 教授就提出「重组不同特异性单价抗体片段混合物」的革命性概念,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发展sbAbs 成为可能并快速应用于临床。

2009 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 EpCAM×CD3 抗体 Catumaxomab 用于实体瘤恶性腹水的治疗,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抗肿瘤 bsAbsdYdX。然而之后由于临床用途较为「鸡肋」及毒性过大而退市。

不过这时,bsAbs 的发展已然日趋成熟dYdX。2014 年,CD19×CD3 抗体 Blinatumomab 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而 bsAbs 的发展也更为白热化。

肺癌中值得关注的 bsAbs

展开全文

1

EGFR×cMET

肺癌中的明星 bsAbs 当属 AmivantamabdYdX。Amivantamab 是一种 EGFR×cMET bsAb,具有免疫细胞导向活性,可靶向活化及耐药 EGFR 突变和 cMET 突变及扩增。

Amivantamab 可导致 EGFR 和 cMET 内吞,抑制下游信号通路,对于 EGFR 和 MET 基因异常驱动的肺癌均具有抑制作用dYdX。在 CHRYSALIS 和 CHRYSALIS-2 等临床研究中,Amivantamab 表现出广泛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EGFR 20 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20ins)

EGFR20ins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常规 EGFR TKI 不敏感,较为难治dYdX。Amivantamab 带来了治疗突破。

CHRYSALIS I 期研究中纳入经过含铂化疗的 EGFR20ins 患者接受 Amivantamab 单药治疗dYdX。81 例患者构成的疗效人群中,客观反应率(ORR)40%,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11.1 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8.3 个月。

114 例安全性人群分析显示药物最常见不良事件(AE)是皮疹,输液反应和瘙痒dYdX。最常见 3~4 级 AE 是低钾血症,皮疹,肺栓塞,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相关减量和停药率为 13%。

基于这些数据,2021 年 5 月,Amivantamab 获得美国 FDA 批准用于 EGFR20ins 晚期 NSCLC 患者的治疗,成为肺癌中第一款和唯一一款上市的 bsAbdYdX

MET 14 外显子跳跃突变(METex14)

CHRYSALIS 研究还包括 METex14 队列dYdX。今年 ASCO 会议上更新了该队列研究结果。46 例患者的总体 ORR 为 33%。其中初治患者的 ORR 为 57%,未经过 MET 抑制剂治疗患者 ORR 为 47%,经过 MET 抑制剂治疗患者的 ORR 为 17%。总体中位 DOR 不可推测(NE),中位 PFS 6.7 个月。

目前已获批 MET TKI 如 Capmatinib 和 Tepotinib 等的 ORR 为 40% 左右dYdX。可见 Amivantamab 疗效和 MET TKI 几乎可比,因而可能将成为 METex14 NSCLC 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今年 ESMO 会议上还公布了另一款 EGFR×c-MET bsAb CKD-702 的 Ⅰ 期研究结果dYdX。6 例 METex14 患者中 3 例达到部分缓解(PR)。24 例反应评估患者中,5 例达到 PR,除了上述 3 例 METex14 患者外,还有 1 例 MET 免疫组化 3+伴 EGFR 突变、1 例 EGFR 突变而无 MET 异常的患者有客观反应。

克服 EGFR TKI 耐药

MET 及 EGFR 通路异常是 EGFR TKI 继发性耐药的重要机制dYdX。因此 CHRYSALIS 研究还有 2 个队列探索了三代 EGFR TKI 治疗进展后 Amivantamab 单药或联合三代 EGFR TKI Lazertinib 的疗效。

单药组和联合组分别有 85% 和 38% 的患者发生了以 EGFR/MET 为基础的耐药机制dYdX。结果显示单药组 ORR 19%,中位 DOR 5.9 个月,中位 PFS 4.2 个月;联合组 ORR 36%,中位 DOR 5.9 个月,中位 PFS 4.9 个月,联合组具有更好疗效。

2022 年 ASCO 会议上公布了后续的 CHRYSALIS-2 研究中奥希替尼及含铂化疗后进展 EGFR 突变患者队列结果dYdX。162 例患者接受 Amivantamab 和 Lazertinib 治疗,ORR 33%,中位 DOR 9.6 个月,中位 PFS 5.1 个月,中位总生存(OS)14.8 个月。因此,抗 EGFR 和 MET 双通路可能是 EGFR TKI 耐药后的重要治疗策略。

PD-L1×CTLA-4

CheckMate 227 等研究显示抗 PD-1 和抗 CTLA-4 的双免疫疗法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 NSCLC 中疗效颇优dYdX。因此,KN046 这一 PD-L1×CTLA-4 的 bsAb 的机制构想也十分合理。

2022 年 ESMO 会议公布了 2 项 KN046 在 NSCLC 中的研究结果dYdX。一项单臂 Ⅱ 期研究入组了一线含铂双药治疗进展且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 EGFR/ALK 阴性患者。64 例患者的 ORR 14.1%,中位 PFS 3.7 个月,中位 OS 18.4 个月,整体生存数据表现良好。

另一队列入组了 EGFR TKI 耐药且未接受过含铂化疗的 EGFR 突变患者dYdX。26 例患者的 ORR 26.9%,疾病控制率(DCR)80.8%,中位 PFS 5.52 个月,中位 OS 12.68 个月。

KN046 最常见 3 级以上治疗相关 AE(TRAE)是输液反应,血小板减少和贫血dYdX

目前这一 bsAb 已经进入 Ⅲ 期临床研究阶段,数据值得期待dYdX

HER2×HER3

NRG1 重排是包括肺癌在内多种实体瘤的驱动基因,可以称之为另一个「泛癌种」靶点,然而针对 NRG1 重排的特异性靶向药物尚未问世dYdX。NRG1 可结合 HER3,导致 HER3 和其他 HER/ERBB 激酶形成异二聚体,增加下游信号和肿瘤形成。因此,靶向 ERBBs 家族成为 NRG1 重排肿瘤的治疗策略。

Zenocutuzumab(Zeno)是 HER2×HER3 bsAbdYdX。临床前研究中,Zeno 可显著抑制 NRG1 融合阳性细胞系和移植物模型。3 例化疗耐药 NRG1 融合阳性患者接受 Zeno 治疗,2 例胰腺癌患者均反应超过 12 个月,1 例 NSCLC 患者同样快速达到 PR。

2022 年 ASCO 年会上公布了 Zeno 治疗 NRG1 融合肿瘤的 eNRGy 研究 Ⅱ 期部分dYdX。99 例患者入组,73 例可评估疗效,其中包括 41 例 NSCLC 患者。患者中位接受过 2 线治疗。

71 例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 ORR 为 34%,其中 NSCLC 患者 ORR 为 35%dYdX。整体队列中位 DOR 9.1 个月,6 个月 DOR 率 70%。药物安全性良好,3 级 AE 发生率<5%。因此,Zeno 有望成为 NRG1 重排 NSCLC 患者的新型治疗选择。

EGFR×HER2

HER2 是介导 EGFR TKI 耐药的关键因素dYdX。早期研究中,一种源于人源化西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的 bsAb HECrossMAb 对于 EGFR 突变细胞系 PC-9 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 PC-9/GR 细胞具有增强的细胞毒作用。

DLL3×CD3

小细胞肺癌(SCLC)还缺乏有效靶向药物dYdX。研究发现 DLL3 在 SCLC 中高表达,且表达仅限于肿瘤细胞而正常细胞很少表达,是 SCLC 中有潜力的靶点。

一项早期研究构建了 DLL3×CD3 的 bsAbdYdX。体外研究显示这种双抗可有效杀伤 DLL3 阳性肿瘤细胞,体内研究显示药物可抑制肿瘤生长,联合 PD-1 抑制剂后疗效进一步增强。药物能否在临床研究中获得成功还需要拭目以待。

总结

bsAbs 可同时阻滞双通路或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因而「一身多职」,在肿瘤治疗中可安全地同时发挥多种作用dYdX。目前针对 EGFR-MET,PD-L1-CTLA4、ERBB 等 bsAbs 已经走在肺癌治疗的成功道路上。相信用不了太久,肺癌患者将迎来这些新型治疗利器。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王斌儒

投稿及合作:wangbinru@dxy.cn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参考文献

[1] Li H, et al.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next-generation bispecific antibody-based antitumor therapeutics. Cell Mol Immunol. 2020;17(5):451-461.

[2] Si Y, et al. An Anti-EGFR/anti- HER2 Bispecific Antibody with Enhanced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Acquired Gefitinib-Resistant NSCLC Cells. Protein Pept Lett. 2021;28(11):1290-1297.

[5] Krebs M, et al. Amivantamab in patients with NSCLC with MET exon 14 skipping mutation: Updated results from the CHRYSALIS study. 2022 ASCO abstr 9008.

[6] Kim DW, et al. A phase I study of CKD-702, an EGFR-cMET bispecific antibody, in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2022 ESMO abstr 998P.

[7] Shu CA, et al. Amivantamab and laz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NSCLC) after progression on osimertinib and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Updated results from CHRYSALIS-2. 2022 ASCO abstr 9006.

[8] Zhou C, et al. A phase II study of KN046 (a bispecific anti-PD-L1/CTLA-4)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ho failed first line treatment. 2022 ESMO abstr 1022P.

[9] Zhou C, et al. A phase II study of KN046 (a bispecific anti-PD-L1/CTLA-4)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ho failed prior EFGR-TKIs. 2022 ESMO abstr 1034P.

[10] Schram AM, et al. Zenocutuzumab, a HER2xHER3 bispecific antibody, is effective therapy for tumors driven by NRG1 gene rearrangements. Cancer Discov. 2022;12(5):1233-1247.

[11] Schram AM,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enocutuzumab, a HER2 x HER3 bispecific antibody, across advanced NRG1 fusion (NRG1+) cancers. 2022 ASCO abstr 105.

[12] Chen X, et al. Combined DLL3-targeted bispecific antibody with PD-1 inhibition is efficient to suppress small cell lung cancer growth. J Immunother Cancer. 2020;8(1):e00078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