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狠通货膨胀,给一千乞丐都不要,上香真烧钱,后如何解决?
文/印象历史品读
史上最狠通货膨胀法币汇率,给一千乞丐都不要,上香真烧钱,后如何解决?
今天小印作为一名历史生,来给大家聊一聊经济类的话题法币汇率。众所周知,通货膨胀这个名词诞生后大家都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那么诸位知道人类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哪一次吗?很不幸,这个不幸之最是在我们国家出现的,确切的说是在国民政府时创下的记录。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很多法令,改变了很多清王朝留下的陋习和制度,其中推行了由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作为中国当时的通用货币法币汇率。”法币“取代了银元,并且和英镑汇率挂钩,可以说很是稳定。但从数据上看,1937年的币值是1939年的3.04倍,这已经是很恐怖的通货膨胀了。
考虑到那些年战乱不断,这种通胀率其实还算能接受,但事情可远没那么简单法币汇率。
1940年后,国民政府财政总是出现赤字,为了补充财政支持战争,国民政府大肆印刷货币,他们采取了超发货币的手段法币汇率。这种不科学的举动带来的严重后果从数字上看就很清楚了,此举推行的5年件,重庆的物件达到了之前的1700倍,相较市场需求,法币超发了足足400倍。
展开全文
再说得直观一点,一笔钱在战前能买一头牛,在战后只能买俩鸡蛋了法币汇率。虽说通货膨胀如此严重,但在8年的抗战里,国内货币体系竟然没有崩溃,不得不佩服当时的国民政府。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可以说是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了,但事情发展很快,可没那么简单就结束了法币汇率。当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不过国民求和的意愿,选择发动内战。这时的他们已经得不到美国像样的援助了,国民党只能自行筹备整整所需资金。他们的方式很直白也很让人无语,就一个字,印!
因为说到底,钞票也就是一张纸,印就完了!机智的国民政府在当时印刷了一大笔钱,然后在正式投入市场之前用这笔钱去买东西,靠着一个时间差在整个市场里大赚了一笔法币汇率。
在1947年前,法币最大的一张纸币币值是500元,但在此之后,币值的疯涨速度就刹不住车了法币汇率。因为国民政府每个月都会印上万亿纸币投入到市场,所以为了方便国民消费(当然也许是为了节约用纸),一千的、五千的和一万的纸币相继出现。
1947年后,500元的这种小额纸币已经不被市场所接受了,很多市民提着一袋子钞票找农民换蔬菜,很快农民们都不要这种纸币了法币汇率。这时的国民政府没有停手,他们还在疯狂地印,大有只要印不死就往死里印之势。
膨胀的巅峰在1948年,那时的一麻袋钞票都换不回一斤大米法币汇率。3月11日,一个烧饼两千元,仅仅两日后就涨到了五千元,可以说乞丐都不会要你给的一张一千元的纸币了。到了4月,有客人进店前问清楚了是两万一碗米饭,可吃完了想要第二碗时店主人就说米饭已经涨到了两万五。
在那年的清明节,大家出手都很阔气,在上坟时纷纷烧起了真钱法币汇率。因为这些钱在那时根本换不回上贡的纸钱,所以还不如直接烧真的了。这可能也是国民史上最豪气了一次了。
虽然之后国民政府颁布法令推行了金圆券,但这并不能缓解百姓们的困难,反而给了很多人再次剥削百姓的机会法币汇率。所以在解放前,大家都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这种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接触到那些坑爹的纸币和金圆券。
亲爱的观众老爷们,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法币汇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