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后曾两次对外扩张,卡特万会战后疆域基本稳定
10世纪初,契丹族兴起,在中国北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辽卡特币。这个王朝存在200多年,称霸于亚洲东部,影响远及欧洲。辽朝疆域广阔:东濒太平洋;西包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与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为邻;北至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一线;南逾鸭绿江、长城和大戈壁,同高丽、北宋、西夏接壤。这些王朝或向辽朝缴纳巨额“岁币”,换取名义上的独立,或干脆称藩受封,作为附庸。所以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而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则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分别读音为 Kitay,Kitaia,Cathay)。
但是这个赫赫王朝从11世纪中期开始衰落,统治集团内部因皇位继承问题,党争不已;进入12世纪后,人民起义连续不断;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在短短十一年内彻底推翻辽国,建立起金国卡特币。
在辽国覆亡前夕,皇族耶律大石北走漠北建立政权,后又率部西征,先后降服高昌回鹘王国、东西两部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国,建立起强大的西辽帝国,穆斯林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 Khitay)卡特币。西辽王朝虽统治时间只有88年(1124年——1211年),但在中亚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朝代。
建立西辽王朝
西辽帝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字重德,辽太祖阿保机第八代孙,生于大安三年(1087年)卡特币。
他幼年时受过很好的契丹族的传统骑射训练和文化教育,又接受过汉族的文化教育卡特币。史称大石“通辽,汉字,善骑射”,天庆五年(1115年)考中进士,“擢翰林应奉”。根据辽国的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方能擢受此职,这说明耶律大石的汉文化修养很高。不久,他又迁升翰林承旨。契丹语把翰林称为林牙,所以人们称他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耶律大石一踏上仕途,正是大辽帝国开始覆没的时候,作为皇族,他为挽救这只正在下沉的船,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卡特币。天庆六年(1116年)金军占领辽东京,耶律大石出任泰州剌史,后又调任祥州剌史;天庆十年(1120年)辽失上京,中京危急,北宋也想趁机占领燕云,耶律大石调任辽兴军节度使,守卫南京道。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大举进攻,取中京,下泽州。天祚帝从南京撤退,受到金军的掩袭,仓皇逃奔,“乘轻骑入夹山”,与外界消息隔绝。当天祚帝出走南京时,诏留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耶律淳守南京。
至是,数日命令不至,李处温便与南京都统萧干,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立耶律淳为帝,据有燕、云、平及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史称这一短命政权为“北辽”卡特币。
保大二年(1122年)耶律大石打败了南线宋军的两次进攻,但是北线的金军又逼近长城卡特币。
这时耶律淳已忧惧而死,其妻萧德妃称制,料难以抵挡金军,便逃离南京,同耶律大石去投奔天祚帝卡特币。他们次年春到达;天祚帝杀萧德妃,责问大石:“我在,汝何敢立淳?”耶律大石义正辞严地回答:“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拒一敌,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即立十淳,皆太祖子孙,岂不胜乞命于他人耶?”天祚帝无话可答,赐予酒食,赦免参与其事的全部人员,任耶律大石为都统。
保大三年(1123年)耶律大石率军袭击金军,战败被俘卡特币。次年耶律大石逃归,并带回一支军队。天祚帝得到这支军队,又得到阴山室韦谟葛失的支持,自谓天助,再谋出兵,收复燕云。大石认为不可,说:“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
展开全文
耶律延禧
但是天祚帝不能采纳,坚持出兵卡特币。大石知其不可能成就恢复大业,便杀掉幸臣萧乙薛和坡里括,率铁骑二百,夜间离开天祚帝大营。他走后,天祚帝出兵,先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很快被金军打败,他在逃亡党项的途中被金军俘虏,辽亡。时为保大五年(1125年)春,上距耶律大石出走只有半年。
耶律大石出走时,自立为王,设置北南面官署卡特币。他们一行200人从夹山(今呼和浩特市西北的吴公坝以北地区)出发,北行三日过黑水(今爱毕哈河或译为艾卜盖河),遇到白达达首领床古儿。床古儿献马400匹,骆驼20头,羊若干。耶律大石一行穿越沙漠,到达辽朝北疆重镇一一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他立即召开七州,十八部的长官,首领和部众开会。
他说:“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卡特币。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番,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这是一篇极好的演说词,全文只有92字,先述辽国历史,次讲目前局势,然后说明自己此来目的,最后发出号召,真正是言简意赅!激烈慷慨、伤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之情洋溢于纸上,800年后之今日读之犹受其感染,可想见当日听众感动之状卡特币。史载,“遂得精兵万余,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松漠以北旧马,皆为大石林牙所有”,于是国家规模初具。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掌握实权后,并未像他在演说中所说的那样,出兵去“救君父、济生民”,而是贯彻他的既定方针,“养兵待时而动”卡特币。这里的地理条件对他们是有利的:有水草丰茂的牧场,广有牛羊,给人们提供了主要食品,同时又有一定的粮食作物,补给人们一些淀粉食品。这为耶律大石政权提供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其南部有宽阔的沙漠地带,穿越困难,成为自然防线,便于耶律大石政权休养生聚。
在这期间,耶律大石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争取与金国,同北宋、西夏都有联系卡特币。耶律大石政权经过五年的休养生聚,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决定向外发展。为此耶律大石对周围作了调查研究,并进行过军事侦察。“翦我仇敌,复我疆宇”,重建大辽帝国,固然是他和臣下最向往的,也是最为神圣的事业,但是严酷的事实告诉他们此路不通:新兴的大金帝国处于全面上升时期,其实力大大超过他们。
当时西域的情况则相反,高昌回鹘王国,喀喇汗王朝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进入衰落时期,忙于内争,无力对外卡特币。于是耶律大石政权决定先向西发展,扩大领域,建立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然后再来消灭金国,光复旧物。
庚戌年(1130年)二月二十二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卡特币。他率军队进入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思地区,向这里的部族发动进攻,这些部族反过来也袭扰耶律大石的军队。耶律大石率军离开这里,向西征进,进入翼只水(今额尔齐斯河)和也迷里河(今额敏河)地区。
耶律大石西征军在叶密立(今新疆自治区额敏县)修筑城池,建立根据地,招抚当地突厥语各部族卡特币。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凉爽,宜于放牧;但是处于高山,沙漠包围之中,地面狭小,不可能长期供养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一个统摄中亚的国家。于是耶律大石决定通过高昌回鹘王国,向西扩展。他率军出发之前给回鹘毕勒哥送去一信,说辽国“与尔国非一日之好”,“今我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
回鹘王收到这封信后,耶律大石的军队已兵临城下,即使“致疑”,也毫无办法,便大开城门,把耶律大石迎进宫中,大宴三日,在耶律大石临行时又献上马600匹,骆驼100 头,羊3000只,并表示愿送质子孙,作为附庸卡特币。他一直把耶律大石及其军队送到境外。
耶律大石率领军队翻过天山后,向西推进卡特币。东部喀喇汗王朝阿赫马德汗集合军队进行抵抗。耶律大石的军队被击溃,通过高昌回鹘王国撤退。但这次回鹘王毕勒哥却再不“迎接”“大宴”,而是掩杀,追袭,俘虏了耶律大石的将领撒八、迪里、突迭等。耶律大石带领败兵回到叶密立后,接受了这次出征的教训,再回头执行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养兵待时而动”。
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率领主力部队西征后,金国西北前线很快得到情报卡特币。第二年,即延庆八年(1131年),金军元帅粘罕发燕云汉军和女真军1万人令右都监耶律余睹率领,北攻可敦城;又发燕云,河东夫运粮随行。金军的这次进攻以败告终,《大金国志》说:“曷董城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余里,尽沙漠无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胜计,车牛十无一二得还。”
耶律大石政权在东线击败了金军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西征喀喇汗王朝虽遭惨败,但及时调整了方针,与民休息,得到了当地突厥语各部族的拥护,户数达到4万卡特币。疆域空前扩大,东起土兀剌河(今土拉河),西至也迷里河,连成一片。于是他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壬子年(1132年)二月五日在新修成的叶密立城登基称帝。根据当地人民的习惯,号菊儿汗(或译为葛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
群臣又上汉尊号“天祐皇帝”,建元“延庆”卡特币。然后大封功臣,萧斡里剌等49人的祖父均封爵。至此,西辽王朝创立完成。
对外领土扩张
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建元,不是西辽王朝向外扩展的结束,而是它大规模向外扩展的开始卡特币。其后10年间,耶律大石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东征西讨,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部喀喇汗王朝、西部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1、第一阶段的扩张
西征
延庆八年(1132年),当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巩固住地位之后,开始扩大领域,他首先率领军队南下,再次进人高昌回鹘王国卡特币。大概国王同上次一样,没有组织抵抗,便归顺了西辽,成为附庸。耶律大石把高昌回鹘王国并入西辽版图,但并没有消灭其王朝,仍让他继续统治这一地区。
延庆六年(1130年)耶律大石进攻东部喀喇汗王朝的喀什噶尔地区失败之后,把进攻目标转向七河地区卡特币。早在耶律大石西征之前,在喀喇汗王朝的边境上已住着16000帐从辽国来的突厥——契丹人,东部喀喇汗王朝委派他们守卫边疆,赐给他们份地和奖赏。以后东部喀喇汗王朝与这些突厥——契丹人发生矛盾,强迫他们与妻子隔离,想使他们不再繁殖。这些突厥——契丹人起来造反,向巴拉沙衮进军,但遭到喀喇汗王朝的袭击;以后又多次向他们发动“圣战”。
当耶律大石的军队出现在喀喇汗王朝边境上时,他们便投入他的军队,使西辽军队的人数增加一倍卡特币。但耶律大石并没有率领军队向巴拉沙衮挺进,而是驻扎在边境上等时机。
东部喀喇汗王朝阿赫马德汗死后,儿子伊卜拉欣继位卡特币。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他是一个无能的人。葛逻禄人和康里人不再服从他,而且经常欺凌他,袭击他的部属和牲畜,进行抄掠。但他不能阻止他们或赶跑他们。
他听说菊儿汗耶律大石率领大军就驻扎在边境上,便向他派出使臣,“把自己的软弱、康里人和哈剌鲁(葛逻禄)人的强大和奸诈告诉他,并请求他到他的都城(巴拉沙衮)去,以此他可以把他的整个版图置于他的统治下,从而使他自己摆脱这尘世的烦恼卡特币。”耶律大石接到请求后,便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巴拉沙衮。这一事件当发生在绍兴四年(1134年)初。
耶律大石把伊卜拉欣汗降封为王,保存了东部喀喇汗王朝对喀什噶尔与和田地区的统治,作为附庸国;同时也派出军队对这些地区巡行卡特币。巴拉沙衮地区,是可耕可牧的“善地”。于是耶律大石决定建都巴拉沙衮(即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他把沙黑纳(意为监督官)派往各地,康里人也服从了他的统治。
东征
前面讲过,光复旧物,重建大辽帝国是耶律大石与其臣下最为向往的光荣事业卡特币。于是在兵不血刃而归并东部喀喇汗王朝的当年(1134年)三月,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7万骑兵东征大金国。
出征部队举行誓师大会,以青牛白马祭天,树立旗帜卡特币。耶律大石对战士说:“我大辽自太祖,太宗艰难而成帝业,其后嗣君耽乐尤厌,不恤国政,盗贼蜂起,天下土崩。朕率尔众,远至朔漠,期复大业,以光中兴。此非朕与尔世居之地!”
西辽形势图
他对元帅萧斡里剌说:“今汝其往,信赏必罚,与士卒同甘苦,择善水草立营,量敌而进,毋自取祸败也!”这些领军作战的原则是很重要的,是耶律大石军事经验的总结卡特币。但是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耶律大石说:“皇天弗顺,数也!”西辽的这次东征,虽然半途勒兵而还,但已引起金国的注意。
金熙宗继位后,命粘罕征伐西辽卡特币。金军进入沙漠后,被西辽潜伏在沙漠的部队反复交攻,共三昼夜,胜负未分。但是金军粮草断绝,人马冻死很多。副将外家得本契丹人,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辽军中,率部下数千骑起事。金军内乱,在西辽军队的夹击下,粘罕大败而归。这一事件当在康国元年(1135年)或康国二年(1136年)。
西辽王朝在西方的扩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东方也击退了金军的进犯,王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卡特币。
2、第二阶段对外扩张
在经济上,根据穆斯林史籍的记载,西辽王朝对其归并的地域的城乡居民的所有权没有作任何改变,特别是耕地,仍归居民耕种,也就是说没有发生过历史上游牧民族征服者惯用的“毁耕为牧”的“圈地”卡特币。居民缴很轻的税,每户纳一个狄纳尔。不久,百姓兴旺,牲畜肥壮。在政治上,西辽王朝对归属他的国王让他们继续统治本土,发给他们一块银牌作为归顺的标志;西辽政府满足于征收一小笔年贡和把一名沙黑纳派驻在那里。这些附庸国王一般都受到菊儿汗的礼遇。因此西辽王朝的整个社会安定,“军势日盛,锐气日倍”。
康国四年(1137年)西辽王朝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向外扩展卡特币。
它首先进入费尔干谷地,在这里大概没有遇上什么抵抗;继续向西推进,到达忽毡卡特币。在这里遇上西部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的抵抗。两军交战,喀喇汗王朝军队被击溃,马赫穆德汗逃回首都撒马尔罕。“事件严重地震惊了它的居民,恐慌和沮丧加重,单等着早上或晚上灾难[的降临]。布哈拉和河中其他城的居民也是这样。”然而西辽军队却没有乘胜前进,而是停下来巩固他们新占领的阵地,等待更好的战机。
康国八年(1141年)在河中地区又爆发了喀喇汗王朝与作为王朝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的葛逻禄人之间的经常性冲突卡特币。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向自己的宗主塞尔柱苏丹桑贾尔求援。在此之前,马赫穆德汗被西辽军队打败逃回撒马尔罕后,便向苏丹桑贾尔派出使臣求援,说穆斯林遇上了灾难,鼓动他保卫穆斯林。呼罗珊、西吉斯妲、伽兹纳、马赞兰德和古尔的国王们都带兵加入了苏丹的部队。桑贾尔集中了10万多骑兵,仅军事检阅就用了6个月的时间,于康国八年(1141年)7月渡过阿姆河。当他听到马赫穆德汗关于葛逻禄人的诉说后,便向葛逻禄人进攻。
葛逻禄人也派人向菊儿汗耶律大石求援卡特币。耶律大石给桑贾尔写信,为葛逻禄说情,请他原谅他们。不可一世的桑贾尔不但没有接受说情,反而要耶律大石接受伊斯兰教,否则就要武力解决。耶律大石下令进军,他率领由突厥人、汉人和契丹人组成的军队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与敌相遇。耶律大石察看了地形,叫军队靠达尔加姆狭谷立营。
他告诉将士们说:“彼军虽多而无谋,攻之,则首尾不救,我师必胜卡特币。”耶律大石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领兵2500攻桑贾尔军队的右翼,枢密副使萧查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领兵2500攻其左翼,自率其余部队攻其中军。桑贾尔军队的右翼是异密库马吉,左翼是西吉斯坦国王,中军山自己亲率,有经验的老兵殿后。
康国八年(1141年)9月9日会战卡特币。西吉斯坦国干最为勇敢,但西辽军队越战越猛,葛逻禄人发挥了重要作用,逼使桑贾尔军队逃跑。西辽军队追杀,桑贾尔走脱,但是他的妻子,两翼指挥官及著名伊斯兰法学家胡萨德·奥玛尔被俘。桑贾尔军队伤亡惨重,仅达尔加姆狭谷就装下了1万名死伤者,“僵尸数十里”,死亡总数达3万人。
宋朝形势图
穆斯林史学家伊本·阿西尔说:“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在呼罗珊也没有比这更多的死亡卡特币。”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带着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仓皇逃奔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捷尔梅兹),渡过阿姆河,进入呼罗珊,从此塞尔柱王朝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
耶律大石释放了战俘,领兵进入撒马尔罕卡特币。它是河中地区最大的城,“回纥国最佳处”,“西辽名是河中府”。耶律大石也没有消灭西部喀喇汗王朝,同对待东部喀喇汗王朝一样,让它继续统治河中地区。菊儿汗耶律大石封逃入呼罗珊的马赫穆德汗的弟弟伊卜拉欣为桃花石汗,并留下一名沙黑纳,监督其统治。
耶律大石把西部喀喇汗王朝变为自己的附庸之后,便派大将额儿布思进军花剌子模国卡特币。额儿布思进入花剌子模后,大肆屠杀平民,洗劫村落,迫使花剌子模沙阿即思投降。阿即思向他表示愿效忠菊儿汗和缴纳年贡3万金狄纳尔及其他贡品。缔结条约后,额儿布思从花剌子模撤军。
康国八年(1141年)卡特万会战后,西部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进入西辽王朝的版图,西辽帝国的疆域至此基本稳定下来卡特币。
帝国的疆域,分为王朝的直辖领地和附庸国、部族的地面两部分卡特币。直辖领地为以巴拉沙衮为中心的锡尔河上游、伊塞克湖周围地区,其附庸国有高昌回鹘王国、东部喀喇汗王朝、西部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国;附庸部族主要有粘拔恩(乃蛮之异译)部、康里部、葛逻禄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