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上,挖矿人变成种树人

Connor 币安币BNB 2022-12-16 256 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王远柏 王瑶

“老潘,山上的泥巴怎么黑得像炭哟?”在荔波县佳荣镇拉易村,记者采访村民潘成军时,首先提出这样的疑问月亮币

潘成军笑着说:“因为这里产煤炭呀月亮币。”

老潘今年54岁,穿着水族男人特有的黑色土布衣服,皮肤黝黑,笑声爽朗月亮币

老潘所在的拉易村,就在月亮山上,这里曾经是矿山月亮币

荔波的月亮山,曾经是贵州最为贫困的“三山”地区月亮币。拉易村所在的佳荣镇是荔波唯一一个地处月亮山的少数民族乡镇,离县城最远,面积也最大,但是收入曾经却是最低,人均不足千元。

月亮山上,矿产丰富月亮币。除了煤矿,还有铁矿、铅锌矿等。老潘所在的矿区,名叫奴亚铅锌矿,山下面打着洞挖矿,山上堆着满山的矿渣。“过去只见石头,不见土,甚至寸草不生,牛都进不去。”

上世纪90年代,拉易村90%的人都要到矿上讨生活,老潘在那个时候,也下了井成为一名矿工月亮币

“那时,在井下拉矿车,一车装2吨矿石,不仅重,还危险,一天挣70元,全是力气活月亮币。”潘成军说,娃娃们也经常劝我不要干了,每次想不干了,但又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全省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佳荣镇的煤炭总储量位居全县前列月亮币。2014年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后,关停了月亮山上4个煤矿,上百亩废弃矿山等待生态修复。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县里开始把目光对准了这些废弃矿山:如果能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发展绿色经济,那就再好不过月亮币

“当时我们发动群众在废弃矿山上开荒种树,老潘就是其中一个月亮币。”佳荣镇宣传委员潘忠敬说。

那时的老潘离开矿山也有一段时间了月亮币,听到镇上干部说要开荒种树,感到好奇:“种树也能来钱?”

2015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老潘开荒50亩,种植杉树月亮币

为了给新栽的树苗“解渴”,从山脚到山腰,他一桶一桶地背水到植树点月亮币

“路又陡又窄,为了把树苗送上山,只能用背篼背月亮币。”老潘用手比划着。

短短几年,在森林防火、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老潘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月亮币

像老潘一样种树的村民在拉易村还有很多,现在,全村植树造林面积已达30万亩,有68人成为生态护林员,马尾松、杉树、白杨、枫香等越来越多月亮币。“树多了,空气变好了,再也不担心刮风吃矿灰了。”

2017年,老潘也当上了生态护林员,现在又是拉易二组组长,每个月固定有1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林下种植、村集体务工和分红,如今的老潘,早已脱了贫月亮币

“现在哪里还舍得砍树啊,留在那,给子孙后代月亮币。”老潘认真地说,月亮山是樟江的发源地,必须涵养水源,不能砍。

山绿了,水也清亮了月亮币。现在,月亮山的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一类标准,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可达18万个,是天然的氧吧。每年到这里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佳荣镇逐步实现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月亮币。在月亮山下,村民老潘从挖矿人到种树人的转变,是贵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