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焦声暖民心”让文明实践更受群众欢迎~
“焦声暖民心”让文明实践
更受群众欢迎
河南省兰考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调查分析
谭建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中原油田信息。”那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如何深化细化、如何做实做好,就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我们专门到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乡村社区的干部群众,与志愿者骨干交流沟通,考察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了解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情况。从调查的情况看,兰考县传承“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特别是以“焦声暖民心”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和推广,让“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发扬光大,让群众对党和政府更有信任感,有利于汇聚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奋进新时代、创造新业绩。
01
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做法
兰考县在2019年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试点县区,就围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线,按照“14536”等要求积极部署试点工作中原油田信息。其中,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将试点任务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将上级要求与本地资源相结合,逐渐探索出富有特色、富有实效的方式方法。
第一、思想理论接地气中原油田信息,本地资源善融合
兰考县坚持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原油田信息。同时,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进行“落地生根”“贴近群众”的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人员发现,兰考县的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对于习近平同志多次评价焦裕禄的讲话特别熟悉、特别亲切。如“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使焦裕禄精神在兰考焕发了新的活力。”(2014年8月27日听取河南省委、兰考县委汇报时的讲话)、“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2014年3月18日在兰考县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因此,兰考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论是在中心(所、站)的阵地“制度上墙”等内容,还是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设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都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将焦裕禄精神的元素融进来,发挥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这样,就特别能够吸引干部群众的参与,特别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第二、文明实践在院落中原油田信息,实践阵地在田间
兰考县发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心(所、站)的建设,而且要探寻更加贴近群众、更好服务群众的场所中原油田信息。因此,兰考县就推进“文明实践在院落、实践阵地在田间”的具体措施。“文明实践在院落”就是 针对社区、农村群众的楼栋、房屋相连等特点,在一些文明户家庭开展实践活动,让群众与群众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吸引,探索灵活多样、方便实用的志愿服务项目。如玉兰社区的石油系统老工人多,就通过院落之间“串门、聊天”等方式,把文明实践在群众中传播和推广。如代庄村的农村老人多,就开展“爱心午餐”“幸福饺子宴”等,利用一些热心积极的村民家里汇聚老人,提供关爱帮助的同时交流沟通,也获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熏陶。“实践阵地在田间”就是改变宣讲宣传与群众生产“两张皮”相脱节的现象,在田间地头、“四小园”之间设立文明实践阵地,利用村民劳动和休息的空隙,交流新时代的思想、政策、措施,吸引群众关心时事、感受激励。这些符合镇村实际、吸引群众参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就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展开全文
第三、平凡琐碎家常事中原油田信息,文明事事有启迪
兰考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时候,尽量避免停留在“纸面上”、停留在“报告里”,而是 力求更多的深入村居、深入群众,结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把新时代新思想“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开来、产生影响中原油田信息。如实践中心的同志发现农村有些老人生活缺乏寄托,寻找打发日子的“法子”,往往被各种地下宗教、各种不良习气影响的时候,就思考用什么方式方法服务老人和吸引老人,从而开发出“幸福饺子宴”志愿服务活动,让老人在聚集起来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吃饺子、闲聊天的时候,受到新时代新思想的感染和启迪。同时,发现在有些老人和子女、媳妇之间产生矛盾,心情郁闷、闷闷不乐的时候,就设计了“晾被子、晒文明”的文明实践活动,鼓励邻居、旁人帮助老人晾晒被子,也鼓励子女、媳妇等为老年父母、公公婆婆晾晒被子,既消杀细菌、促进卫生;也改善关系、促进和睦。这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琐碎微小的,但是对于促进城乡文明、促进乡风正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2
兰考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项目品牌
兰考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非常重视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志愿服务项目创新,通过培育和实施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创造新事业、拓展新服务、共享新生活的项目,让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喜爱文明实践中原油田信息。在此,我们整理一些特色亮点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第一、焦声暖民心
这是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打造的项目,为全县党员、干群搭建起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惠民知识、文明礼仪的平台,并组成面向乡村社区群众宣讲宣传思想理论,激励群众奋发进取创造美好生活的志愿服务队伍,该项目最初名为“焦桐传声”,运用焦裕禄当年种植治沙的泡桐作为比喻中原油田信息。后来,考虑传播思想理论、政策措施的目的是要温暖民心、改善民生,就更名为“焦声暖民心”、即在新思想的引领下,学习焦裕禄的为民情怀,激励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创造新生活。 一方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的讲话精髓,传递到每一个村庄、每一户家庭; 另一方面,将焦裕禄同志所说“只要在群众中扎下根来,你们的工作和事业就会像这棵泡桐树一样,蓬勃发展,充满生机”的话语传递给每一位干部群众。迄今,全县选拔50名党团员和少先队员, 组建红领巾宣讲团、焦裕禄干部学院青年宣讲团、老党员宣讲团3支覆盖老中青群体的队伍,突出宣讲队伍“多层次”。将焦裕禄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团和由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志愿者等组成的“最美兰考人”宣讲团纳入培养队伍,突出宣讲队伍“群众性”。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场、基地、点等作为主阵地,受益群众包含党员、干部、群众等群体,真正做到宣讲地图“全覆盖”。宣讲队伍“走下去”,到田间地头、科技小院、蔬菜大棚开展浸入式宣讲,立足区域特点、群众实际,用亲切的姿态、接地气的语言、耐心的讲解,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散发着泥土香的惠农政策,丰富群众生产生活知识,引起群众共鸣。这些“焦声暖民心”的志愿者,在深入乡村社区宣讲、宣传的时候,也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与问题、愿望与需求,联合党政部门、志愿组织关心和帮助,解民忧、惠民生,在广大群众中树立党组织的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红五星志愿者
兰考县桐乡街道玉兰社区是中原油田的工人家属区大院,居住着许多几十年来为祖国石油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工人中原油田信息。如今,“石油二代”“石油三代”的中青年继续为了石油开采而奋战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边疆地区,有些中青年还在海外分公司奋斗和贡献。玉兰社区里面,很多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老工人居住与生活,特别需要获得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因此,玉兰社区就建设“红五星”志愿服务团队,包括红雁、红工、红苗、红医、红艺等等。 红雁志愿者就是在职党员与退休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力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既深入老工人、老家属的家中提供关爱帮助,也及时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新政策、新措施。 红工志愿者就是作为“年轻老人”即六七十岁的退休工人,利用身体好、时间多的优势,发挥爱心热情,结对关爱帮助高龄老人、病残老人,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红苗志愿者就是“石油四代”“石油五代”的青少年,参与关爱帮助老年人,既问寒问暖、帮做家务,也传递新信息、新知识等。 红医志愿者是医疗志愿者和具有健康知识的志愿者,前来为老工人提供医疗专业服务,以及康复理疗服务,健康按摩服务等等。 红艺志愿者是文艺志愿服务队员前来与爱好文艺的老员工一起排练、练习,推出各种功能节目,活跃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这样,红五星志愿者活跃在玉兰社区,为老工人、老家属提供丰富多样的关爱和服务,共建共享和谐幸福家园。
第三、小康路上有春光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小康路上有春光”既是农村发展变化的象征,也是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中原油田信息。兰考县张庄村,原来是第一大风口,黄沙漫漫、盐碱地贫瘠,“奶奶说天天满脸沙,吃饭沙硌牙,有时候风沙把门堵了,人只能从窗口爬出去。”村民闫春光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出身和长大,家中因为老人疾病、种养困难,处于贫困户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来到他家里,与老人促膝交谈,也鼓励闫春光“好好干,靠技术吃饭,争取早日脱贫。”深受激励的闫春光,再次从养鸡、养牛起步,后来还办起“春光油坊”传承民俗工艺,为张庄村的产业发展和旅游发展做出贡献,也获得自己家里脱贫致富的机会。后来,闫春光不仅自己努力奋斗,而且吸引和激励村里的很多群众一起干、早致富,纷纷从种植、养殖、手工作坊、村庄旅游等产业中获得实惠,过上美好生活。在调查交流的时候,给我们介绍的人就是春光媳妇,她说是湖北人,父母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打工。她自己就是被闫春光的勤奋努力和聪明肯干吸引,也被张庄村发展致富的过程吸引,愿意嫁到这里成为“张庄媳妇”的。如今,在村庄党组织的领导下,春光和春光媳妇以及一群热心人,不仅仅自己家庭探寻发展路径,而且为其他村民提供技术辅导、销售支持等等,带动全村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种农村案例,恰恰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体现新思想引领下干事创业、创造生活的典型,也是新农村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典型,非常值得关注和重视。
第四、幸福饺子宴
我最初看到兰考县“幸福饺子宴”项目介绍的时候,没有特别留意和重视中原油田信息。因为,我到全国各地调查,也看到不少“饺子宴”志愿服务活动。然而,听到实践中心(所、站)的同志介绍“幸福饺子宴”志愿服务的来龙去脉,我就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多思考了。原来,一段时期内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较多,剩下老人和妇女,缺乏关心问候,缺乏交流沟通,就有孤独、寂寞等心情。这时候,有些地下教会以及其他不良习俗的组织,就利用问候、关心老人的机会,逐渐接近他们和诱惑他们。还有一些诈骗团体,也借着关心、问候的机会接近农村老人,骗取钱财。农村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就 探寻多样方式关心老人、帮助老人,也引导农村老人有正确的判断是非能力,避免上当受骗。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为农村老人包饺子,与农村老人一起吃饺子是非常有效的做法。通过在乡村与老人一起包饺子,志愿者与老人热情交谈、快乐交流,动手包饺子的过程就是促进亲情、增添温暖的时刻。并且,在包饺子、吃饺子的过程中,志愿者讲述新时代新思想的故事,介绍防范邪教、防范诈骗的知识,提供老年健康长寿的诀窍等等,都让农村老人获得启迪,提高素质。如今,兰考县农村的“幸福饺子宴”既有春节、重阳等特定节日的大型活动,也有每周一小聚、每月一大聚的热闹活动,让农村老人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享受亲情和欢乐。
第五、爱心午餐
兰考县文明实践志愿者在关爱帮助农村老人的过程中,又延伸出“爱心午餐”的项目中原油田信息。他们发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营养跟不上,健康受影响。因为,一个或两个老人孤独住在农村的家中,买菜做饭既不方面,也缺乏胃口。每天的餐食都是“随便对付”,对身体健康有不良的影响。于是,一些村里的志愿者就 组成“爱心厨娘”志愿服务队。其实,这是既有女志愿者也有男志愿者的志愿团队,为了好流传就统称“爱心厨娘”志愿服务队。我们到代庄村考察“爱心午餐”的时候,因为时间尚早,还没有老人前来就餐。我们远远看到一位大叔在厨房外面细心切菜,准备午餐。打了招呼之后,大叔带我们进厨房,揭开几个锅盖,介绍用心为老人准备的菜式品种,既要柔软可口,又要有健康营养。在考察食堂就餐区的时候,大叔介绍这里既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爱心午餐”的场所,也是县政协联系农村“村民议事会”的场所。 一方面,农村的公共活动场所有限,通常是各部门、各团队的资源共享; 另一方面,这种共用方式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的好效果。如县政协开展的“村民议事会”活动,通过“爱心午餐”的老人服务,在关爱帮助老人的同时,也获得老人帮助开导村民、化解矛盾,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场所真正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的。
第六、晾被子晒文明
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承“焦裕禄精神”,开展活动与服务的时候特别注重贴近群众需求、满足群众利益中原油田信息。志愿者骨干发现农村的一些独居老人长年累月住在较为昏暗的房屋之中,床上的被子、床单、枕头等因为长期潮湿沾有多种病菌,对健康非常不利。为此,在文明实践所、站的推动下,乡村志愿者就 利用阳光充足的天气,开展“晾被子、晒文明”的志愿服务活动。首先是志愿者带头,到独居老人家庭,为老人晾晒被子、打扫卫生,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其次,是儿子媳妇等为家中长辈晾被子、尽孝心。近年来,兰考县的 “晾被子、晒文明”活动一个一个镇开展、一条一条村比赛,赛出了浓浓的爱心、赛出了满满的孝心,受到老人们的欢迎,也获得广大村民的赞赏。如仪封镇的 志愿者们不顾脏累挽起袖子拾掇起来,一边打扫一边还细心地叮嘱老人注意保持卫生。打扫完后,大家帮老人家中许久未晾晒的被子抱到空旷处,抖抖被褥、拍拍打打;晒完还不忘为老人铺好床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冬天。又如葡萄家乡 群众通过户里晒、广场晒相结合,把老人的被子晾晒出来,编上号让大家来评选,谁家老人的被子保暖、软和、漂亮谁就得奖,要带红花受表扬,谁家的被子不像回事要被大家笑话的。其实评的是晚辈孝心,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美德。还有闫楼乡王庄村、小李庄村等通过婆媳晒、邻里晒,晒出新时代文明好风尚。这种“小小的举动、浓浓的温暖”在兰考县的各个乡村掀起讲文明、献爱心、有孝心、爱卫生等热潮,让老人的生活更加温馨幸福,让村庄的环境更加舒适美丽。
第七、一懂两爱
“一懂两爱”是兰考县科技志愿者为乡村振兴作奉献的志愿服务项目,具体就是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中原油田信息。这种简单朴素、一听就明的项目,尤其受到乡村老百姓的欢迎。兰考县科协领导在介绍“一懂两爱”项目的时候,充满热情、如数家珍,既展示科技志愿者在田间地头、大棚小院进行辅导服务的图片;也展示乡村农民在掌握科技知识,种植优良品种,获得良好收成时的喜悦照片。陈国平团长带着 科技服务团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不仅教出了一批“田秀才”,还让土地长出了“金疙瘩”;让“红薯、蜜瓜和花生”等“三大宝”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带来丰厚的效益。此外, 引进省农科院专家,以“1名专家+1个服务组+1个协会”模式,组建科技助农三级网络。如今,不仅仅全县的科技志愿者深入乡村和田间忙碌,而且带出了一大批的“田教授”,让掌握种植养殖技术的农民互相传授知识和经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八、筝乐育苗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期间,向广大干部群众征求治理风沙、治理盐碱地的方法中原油田信息。其中,有群众建议种植泡桐,对阻挡风沙有良好效果。焦裕禄同志就带领群众尝试种植,不断扩大面积,逐渐改善现状。焦裕禄同志病逝以后,兰考人民为了牢记这位一心为民的好书记,就将泡桐更名为“焦桐”。改革开放后,发现焦桐材质适合做民族乐器如古筝、古琴等等,就为乡村群众脱贫致富探寻出新的道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时,兰考县获得中央民族学院的支持,派出师生前来培育筝乐志愿者骨干,并且通过这些骨干深入乡村,为农村孩子开展音乐培训,提高音乐素质。在这一基础上,就涌现出“筝乐育苗”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如今, 这个项目具有三重意义:一是文艺志愿者为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筝乐知识技艺传授的志愿服务,让孩子们学习艺术、培养技能,更好地健康快乐成长。二是乡村儿童掌握筝乐演奏技艺之后,节假日积极参加文明新风、文化惠民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老百姓带来快乐生活。三是面向乡村儿童培育筝乐艺术的时候,也传播了焦裕禄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好精神、好传统。此外,“筝乐育苗”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推广普及,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对于促进焦桐乐器的生产发展、市场拓展,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03
兰考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的启示
河南省兰考县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讲话内容,大力传承和推广焦裕禄精神,对激励乡村社区群众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奉献友爱、共建共治具有积极作用中原油田信息。从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做法看,有几点经验值得关注和重视。
第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因地制宜”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线是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同时也要创造新事业、拓展新服务中原油田信息。因此,每个县区、镇街、村居按照中央要求和中宣部部署,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就要主动联系本地实际、主动发挥本地特长,寻找到让群众喜闻乐见,能够产生良好实效的方式方法。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在推进阵地建设、组织建设、项目建设的时候,都特别容易获得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到实处。
第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直抵人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最重要就是做人的工作,也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吸引和激励广大群众共同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原油田信息。兰考县文明实践志愿者充分发挥焦裕禄精神的广泛影响力,既讲好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故事;也讲好新时代党领导下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特别是“小康路上有春光”等故事,把兰考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勉励下,弘扬焦裕禄精神,不怕苦、不畏难,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历展现出来,作为文明实践的生动教材,深深打动乡村群众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
第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充满温暖”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是要在关心人、帮助人的过程中引导群众、激励群众中原油田信息。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用六十年前焦裕禄同志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身体力行帮群众解困的众多例子,引导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幸福饺子宴”“爱心午餐”“晾被子晒文明”等服务活动。这样,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让群众更多了解新时代新思想,更多感受党的关心和温暖,更加愿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第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激励奋进”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体人民的拼搏奋斗、共同努力中原油田信息。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时俱进,在全县实现脱贫攻坚之后,进一步提高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引导和激励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不懈奋斗,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特别是“一懂两爱”等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各级干部、专业人员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交朋友,为农民生活谋发展,推进种植产业、养殖产业的发展,也推进加工产业、连锁产业的发展,并且开拓文化创意产业、民俗旅游产业等等,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真正富起来、好起来。
兰考县从“风沙漫天、盐碱遍地”的贫困县、落后县,通过弘扬焦裕禄精神,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成为“脱贫奔小康”的典型县区中原油田信息。新时代文明实践就结合这种地区特色和发展前景,策划实施适合本地需要、适合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将传播焦裕禄精神融入细微周到、温暖人心的服务活动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这是值得总结和推广的好经验。为此,特整理调查材料,撰写专题报告,提供交流分享。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历任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第二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第一届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中原油田信息。
END
※感谢阅读※
编 辑:苏 敏
审 核:林锐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