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成大“债主”给出一借条向政府索要1100万法币,最后结局如何

Connor 币安币 2024-06-06 51 0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法币。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这个“徙木立信”的故事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信任所做的守信之事。

郭建英家就有这样一张“天价”借条,彼时郭建英的曾祖父是一个富有的煤老板,十分热爱祖国,一心想要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当听说政府需要征集钱粮时,他便义无反顾地响应国家号召,拿出1100万法币,还有家里的余粮,借给当地政府,地方政府也向他承诺,战争结束之后他便可以凭借条向政府要账法币

郭家一直秉持着曾祖父的为人之道,诚信经营,不愿以次充好,而曾祖父因为年纪太大无力参与残酷的商业竞争,就这样,郭家的生意愈发惨淡,到郭建英父亲时家里已负债累累,甚至连房子、土地和粮食都卖个一干二净,剩的钱只够盖一间勉强住人的房子法币。从此郭家便不再做生意,而是务农为生。

展开全文

冬去春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这期间并没有人来郭家还款,但郭建英家里却越发穷困,当他快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想起了父亲亲手交给他并让他妥善保管的借条法币。看着破落的家,他咬咬牙,跑去当地政府门口。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去找政府要账,他怕被别人说借条是假的,被当成骗子,急得一直在政府门口转悠。

借条是真的,但1100万的法币到现在已经不值这么多钱,经过专家的计算,现在还能值8万元人民币法币。虽然钱缩水,但是郭建英并没有失望,反而很开心,他说他本以为这个借条已经无人还款,但政府是守信用的,是不会欺骗百姓。当政府工作人员陪同郭建英去银行取走8万元还款时,郭建英泪流满面。

参考资料: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