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农拿出1100万法币欠条,经鉴定是真的,最后怎样处理的?

Connor 币安币 2024-06-06 67 0

引言

《韩非子》:“内外相应,言行相称法币。”

信用是无价之宝,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就越能意识到信用的宝贵法币。古往今来,诚信的事迹有很多,更有很多古代的伟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民众诉说,诚信能够带来的价值。在《史记》当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千两黄金甚至还不如一个人的诺言值钱,这个人便是季布,也是一诺千金成语的由来。这么多的例子都告诉了我们,诚信是有多么重要。

一张法币欠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这样一位老人徘徊在市政府的门前,最终这位山西老农拿出1100万法币欠条,诉说了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法币。而这张已经老旧的不成样子的欠条,经鉴定是真的,最后怎样处理的?这个迟来数十年的承诺,最终会兑现吗?

老人的名字是郭建英,在上个世纪初期,老人的家族十分庞大,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名气法币。与此同时郭家还非常的慷慨大方,每次小镇出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摆平,而且还多次帮助那些贫困的街坊邻居,久而久之在当地的威望越来越高,很多人都非常认可他们一家。

展开全文

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的各项物资都非常匮乏,几乎可以说是捡着对方的装备在沙场上作战法币。得知前线装备吃紧,郭家主动带着1100万法币找上了八路军,表示要无偿捐赠给他们。然而红军战士的铁律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笔钱怎么可能轻易收下呢?但也没有办法就这么拒绝人家的好意,一番权衡之下,一张欠条就这样诞生。

随着时间的发展,郭家最终也走上了下坡路,变得越来越落寞,再也没能重现辉煌法币。而那张欠条,一直以来也没人找他们兑换,或许是对方忘记了,又或者是对方已经战死在了沙场,没人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但郭建英也从未想过要兑换这张欠条,毕竟这是自己祖父的一点心意,他们一家也没想着要拿回来。

尘封多年的往事

然而时过境迁,有很多事情都变得身不由己,郭家已经落魄的不成样子,甚至连吃饭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为了度过眼前的难题,郭建英拿出了那张尘封了数十年的欠条,打算兑现欠条上面的这个承诺法币

这位山西老农拿出1100万法币欠条,找到了当地的有关部门,将这段不为人知的经历娓娓道来法币。由于欠条的年代过于久远,一开始众人也不敢相信是真是假,就只好找来专业人士对其进行鉴定,经鉴定是真的,最后怎样处理的?

得知老人说的话全部都是事实之后,当地部分感到非常的激动,他们未曾想到在抗日的年代,竟然还发生过这样感人肺腑的事情,这深切的体现出军民一家亲的情感,也体现出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至于这张欠条,当地部门按照汇率和物价的变换,将这些法币折合成了八万元人民币,原封不动的还给了郭建英,让他能够好好安顿自己的生活,顺便了却他们一家人的心愿法币

结语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却充分体现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只为战争胜利的心愿,希望老人拿到这笔钱之后,能够告诉祖父的在天之灵,国家已经变得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好法币

参考资料:《史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