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民拿出1100万法币欠条,专家鉴定为真,最后是怎样处理的?

Connor 币安币 2024-06-06 58 0

《荀子》:“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法币。”

诚信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根本法币。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无数的案例已经告诉我们,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信用,那么这个人将会在这个世界上寸步难行,更何况现如今国家所建立的信用体系已经越来越完善,一个人如果失信,那么他未来买房买车都是一个难题。

抗战时期的欠条

在《素履子·履信》中有言:“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在古代并没有现如今这样的信用体系,但古人对于自身的信用问题却丝毫没有懈怠,就算是拼尽所有也要不辱自己的信用,这便是前人的气节法币。在现代社会,有一位山西农民拿出1100万法币欠条,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而这张尘封多年的欠条,又会引出一段怎样的往事呢?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郭建英,这张欠条上面清楚写着,他们家族借出1100万法币,用以帮助当地的八路军队伍法币。我们都知道上个世纪国家在抗战的时候,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军,装备物资都比不过我们的敌人,很多士兵几乎都是吃草皮喝雪水与敌人作战,就连最基本的弹药,每个士兵都有固定的数目安排,打空了子弹就装上刺刀冲过去杀敌。

展开全文

这样艰苦的作战环境,让很多当地的民众都非常难过,他们纷纷为战士们送上吃的喝的,希望能够为抗战事业做出一份贡献法币。但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手无寸铁的民众生活条件也并不算好,他们自己吃穿都成问题,士兵战士们又怎么忍心收下呢?郭家是当地的豪门家族,即便是他们一家赠予八路军战士的金钱援助,士兵们也没有接受。

一方有心为抗战做出贡献,另一方严格遵守军中的规定,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法币。为了双方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一位战士提出建议,可以先打上一张欠条,等待战争胜利之后他们再筹钱将欠款归还,这样既接受了郭家的好意,也不算是收了民众的东西,这便是这张欠条的由来。

两全其美的结局

郭建英缓缓说出了这段往事之后,有很多现场民众都感到非常惊讶,认为郭建英是在空口造谣,但那张欠条被专家鉴定为真,也就从侧面证实了这件事的真实性法币。郭建英继而表示,自己一家人从来没想过兑换这张欠条,毕竟这是他们的一番好心,交给了八路军那些钱之后,他们一家人就离开了家乡,前往别的城市生活,现如今拿出这张欠条,完全是因为资金周转不开,家中有人重病的无奈之举。

既然如此这件事最后是怎样处理的?当地部门得知了此事之后高度重视,立刻邀请了历史专家以及经济学专家,来对这张法币欠条的实际价值进行了换算,最终的结果表明按照购买力以及通货膨胀的比率来看的话,这张法币欠条上面的1100万法币,换算成现如今的人民币是八万元人民币,并全部归还给了郭建英法币

结语

纵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但双方的约定还在,这张欠条就一定会被兑现法币。令人感到可贵的是,郭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的贡献,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现如今他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肯定也都为祖父的行为感到骄傲而自豪,可以昂首挺胸的表示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也曾做出过不小的贡献。

参考资料:《素履子·履信》

评论